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梦开始的地方——美丽的香格里拉

    信息发布者:赵泽军
    2017-03-28 19:37:08   转载
    香格里拉(Shangri-la)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市及首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腹地,是、藏三省区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景区所在地。截至2014年,香格里拉市总面积11613平方公里,辖4个镇、7个乡,共有6个社区、58个行政村。2011年年末,香格里拉市总人口为174,585人,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汉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十几个民族,人口密度为10人/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市份之一。2011年,香格里拉实现县级生产总值359,580万元,市级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总产值的比重为9.4:38.3:52.3。香格里拉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著名小说《Lost Horizen(消失的地平线)》中而为世人所向往,不久便被拍成同名电影并荣获多项奥斯卡奖,更使其为世人熟知。香格里拉藏区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拥有普达措国家公园独克宗古城噶丹松赞林寺虎跳峡等景点。

    地名由来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县藏语称“建塘”,相传与巴塘理塘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甸”,似为彝语,意为“坝子”、“平地”。一说中甸系纳西语,为“土地”的音译,意为“酋长住地”或“饲养牦犏牛的地方”。香格里拉,是迪庆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1] 1996年10月,在云南寻找香格里拉的考察启动了。1997年9月,云南省政府在迪庆州府中甸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举世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庆。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2年5月5日,举行了更名庆典。[2] 

    建制沿革

    时为牦牛羌地。时为马儿敢地。南北朝属党项部。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吐蕃神州都督地,唐南诏国为剑川节度使地。大理国为旦当(今香格里拉),属善巨郡元代称“大旦当”,至元三十年(1293)改属宣政院辖地吐蕃等路宣慰司。中叶后为忠甸,属云南布政司丽江军民府。康熙年间吴三桂以中甸地予达赖喇嘛雍正四年(1726)划归丽江府。雍正五年(1727)4月,移剑川州判驻中甸,并划归鹤庆军民府。雍正八年(1730)7月,鹤庆府属迤西道。乾隆二十一年(1756)5月,于中甸地置中甸厅,设同知,复属迤西道丽江府民国二年(1913)4月,中甸厅改为中甸县,迤西道改为滇西道,中甸县属滇西道。民国三年(1914),滇西道改为腾越道,中甸县属之。民国十八年(1929),裁腾越道直属省。民国三十一年(1942)属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驻丽江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属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驻维西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属云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驻鹤庆县)。1950年5月10日,中甸和平解放,属丽江专区。1956年9月11日,国务院决定设置迪庆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中甸县城。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正式成立。1961年由维西县划入五境区(乡)。2001年12月17日,民政部批准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2年,小中甸乡撤乡建镇(省政府2002年7月16日批准)、金江乡撤乡建镇。2005年11月8日,云南省政府将格咱乡驻地由翁上村迁至格咱村。2014年12月16日,香格里拉撤县设市获得国务院批准。[3]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4年,香格里拉市辖4个镇、7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共有6个社区、58个行政村。香格里拉市具体下辖乡镇为:建塘镇小中甸镇虎跳峡镇金江镇上江乡三坝纳西族乡洛吉乡尼西乡格咱乡东旺乡五境乡[3]  市政府驻建塘镇。[4]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379px; top: 88px; z-index: -5567154; background: url("http://api0.map.bdimg.com/images/blank.gif");">© 2017 Baidu - GS(2015)2650号 - Data © 长地万方香格里拉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大三角区域,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香格里拉市东与四川省稻城木里二县接壤;西、南与丽江市维西县金沙江相望;北与德钦县一衣带水。市境境域总面积11613平方公里。[5] 

    地质地貌

    香格里拉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三江纵谷区东部,沙鲁里山脉由四川甘孜入县境,分两支将县境东西两侧包围,金沙江从土照壁进入县境,南流至金江乡撒苏碧与丽江石鼓之间,突转向东北,至洛吉吉函流入四川坪子了境,将县境南部包围。香格里拉成为两头窄,中间宽,“雪山为城,金沙为池”的雄伟太势。县境地形总趋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巴拉格宗海拔5545米,最低点洛吉吉函海拔1503米,海拔高差4042米,平均海拔3459米,县境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河谷。[6] 

    水文

    江河境内河流全属金沙江水系,除金沙江干流外,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44条,其中,多年平均流量在3.7~43.7立方米/秒的一级支流有硕多岗、冈曲、东旺河、尼汝河、吉仁河、浪都河、安南河、良美河、汤满河、安乐河、白水河、麦地河等13条,部长545公里,流域面积8065.9平方公里,分别在不同河段注入金沙江。湖泊香格里拉有高山湖泊(含冰碛湖)298个,分布蛘海拔3000~4500米地带10亩以上的有东旺乡的错纳,格咱乡的跟尼错、约子错、阿旺才错、当错、达莫错、错纳、错漫、活迪错、盖公错纳、盖公错色、错乌,洛吉乡的色列、丁郎错,建塘镇的吉迪错波、吉测错、纳帕海、属都湖、错洼拉、错九、碧塔海、尼史错纳,小中甸乡的阿布吉错、勺错、三碧海,小中甸乡与金江乡之间的白海、双海、黑海、青海、三坝乡安南错格达、九子海、哈巴黑海、湾海。其中面积最大、景观最美我是纳帕海、碧塔海、属都湖和三碧海四个高原湖泊和湖群。

    气候

    香格里拉市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地带,气候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依次出现六个气候带。属典型的“立体农业气候”,其气候特点为:1、季风气候 
      受西南季风和南支西风急流的交替控制,干湿季节分明,6~10月阴雨天气多,雨量占全年降水量10~80%,形成湿季。11~5月晴天多,光照足,蒸发量大,雨量占全年降水量10~20%,形成旱季。
    2、立体气候 
      县境内雪山耸立,河谷深遂,气候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从海拔1503米的金沙江河谷到海拔5309米的哈巴雪山顶,依次有河谷北亚带、山地暖温带、山地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亚寒带和高山寒带六个气候带。县气候幅宽、带窄形成“一山分四季”的典型立体气候。
    3、高原气候 
      县境内处于偏北回归线3°25′,以大小中甸坝子为主的香格里拉高原,平均海拔3450米,一年四季太阳辐射能充裕,气温年较差小,全年无夏,平均温5.5℃。 但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白天增温剧烈,夜间降温快,气温日较差大,干季气温日较差可达30℃,可谓“一年无四季,一天有四季”。
    4、地形小气候 
      香格里拉地势南低北高,南部迎南来暖湿气流,降水相对于丰富,气候湿润,北部则相对干燥。香格里拉地形结构复杂,各种气候类型相嵌交错,同一气候垂直带内又有森林气候,草原气候,湖盆气候等单个小地形气候,形成“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

    自然资源

    编辑

    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香格里拉已知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钨、铍、钼、锰、铅、锌、滑石、小晶、石棉、白云石、大理石、褐煤、泥炭等矿种25种,矿床、矿(化)点共120个,其中已探明大型矿床1个,中型矿床5个,小型矿床15 个。[7] 

    生物资源

    截至2010年,香格里拉境内有食用和药用真菌24科92种; 维管束植物234科3582种,其中,苔藓植36科144种、蕨类植物25科160种;种子植物173科877属3278种。[7] 截至2010年,香格里拉境内已知食用药用真菌有24科92种。境内藻类植物有31科72属196种。濒危植物有杓兰、中甸角蕨、中甸刺玫、廷菊。濒危动物有滇金丝猴、普达措半鱼人、黑颈鹤、裂腹鱼等。[7] 

    人口民族

    编辑

    人口

    2011年,香格里拉年末总人口为174585人,其中:户籍人口145265人,乡村人口118477人。人口死亡率4.8‰,人口出生率10.68‰,人口自然增长率5.88‰,人口密度为10人/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县市之一。[8] 

    民族

    香格里拉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汉族、纳西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瑶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二十几个民族。[9]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