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千万富翁回家修路,成为千万负翁的传奇故事
信息发布者:
赵泽军 2017-05-24 17:12:49 转载
![](http://img.nync.com/u/2017/05/24/a008bd68_640o.jpg)
一位康巴汉子追梦39年,为家乡巴拉村修起了一条6.5米宽、35公里长的柏油路。这条路,连通了国道,打开了巴拉格宗峡谷的大门,也打开了乡亲们的“活路”。这位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大山里土生土长的“纯爷们”名叫斯那定珠。
康巴汉子斯那定珠前半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给家乡通路,他做到了。摄影:赵钊
群山围困穷得没裤子穿 巴拉村“大逃亡”
2001年,云南省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曾经籍籍无名的中甸县火了,名称也改成了“香格里拉县”,建机场、修公路、搞旅游……GDP蹭蹭地涨,老百姓一下就富了,个个乐开了花。但这一切,似乎与76公里之外巴拉格宗峡谷高处、被群山包围的小村庄巴拉村完全无关。
巴拉格宗峡谷,是一片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的壮美峡谷,地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核心区,它与碧壤峡谷共同组成了仙境般的香格里拉大峡谷。
巴拉格宗峡谷里的巴拉村是有故事的。传说1300多年前,巴塘有位英雄叫斯纳多吉。他骁勇善战,被财富与荣耀环绕。但他的妻子仁称拉姆十分厌倦征战权斗不断的生活。在一位睿智老喇嘛的指引下,她离开丈夫来到了巴拉格宗。失去挚爱的斯纳多吉尝到了孤独与痛苦,他毅然抛弃地位与财富,追随爱妻,两人终于在此团聚,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传说美丽,但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却有着实实在在的苦恼。巴拉格宗峡谷山高水险,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巴拉村的人们看个病都要靠驴驮马拉好几天才能到县城。
“有时候,我们还责怪老一代,哎呀,以前那些人怎么会搬来这里?”巴拉村的老人小龙青想想以前就皱眉头,“那时候就觉得这里的山山水水好像全部在给我们找麻烦,好像我们是在自然的拘留所里关着一样”。
造山运动将巴拉格宗田地割裂,山口封闭,巴拉村被裹挟在了大山里。摄影:赵钊
巴拉村的老书记白玛说:“以前小孩小时候哪有裤子穿?哪家的小孩子穿裤子就是说成大人了,能干大活了,是要邀请村里人来庆祝的。”“穿裤子”成了巴拉村孩子独特的“成人仪式”。
那时候的巴拉村,穷,是真穷,村民们几乎没有现金收入;苦,也是真苦,村子建在山头峡谷,去趟乡里都要带足干粮走好几天。“走出去”是当时巴拉村人的梦想。62户,48户,31户,直到最后只剩下了14户。日子太苦,人都“逃”出了大山,只留下“没本事”的,守着村前的佛塔一声叹息。
这时,斯那定珠出现了。
穷得人都快跑光的巴拉村出了个身家千万的斯那定珠
斯那定珠今年50岁整,1米8多的大个子,脸膛黑得像尼西乡产的黑陶。他是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巴拉村民小组村民,中共党员,现任香格里拉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他爱抽烟,一根接一根,酒量也很大,据说白酒能来好几瓶,在别人眼里,他很“爷们”。
斯那定珠第一次跟父亲出山见世面,是到香格里拉县城。
一路的艰辛疲惫在踏入县城的那一刻被诧异代替了:五颜六色的灯光,稀奇古怪在地上跑来跑去的“怪物”,用电的磨,穿得整齐干净的人们,卖酥油茶的店铺亮堂堂……最让他惊奇的是县城的路:青石板平坦坦,人走车过毫不费力。这路没有大石挡着,也不会一下雨就砂石泥泞。这路,要是能通到家门口就好了。
离开时,斯那定珠将耳朵贴在路上,细细琢磨着。他的心里种下了一个梦想:给巴拉村修一条路,让村里人坐着车来城里。
那一年,斯那定珠11岁。
扎西泽仁是老书记白马顿珠的儿子,也是斯那定珠的小伙伴,他回忆说:“小时候啊,斯那定珠就是大人眼里‘最坏的孩子’,最会‘讲大话’。那时候他从县城回来,说要给村子修路。他说,我们不能只在巴拉村玩了,要出去跟外面的人比智力。当时我们都笑他讲大话,现在看来,原来那样的孩子才是能做大事的。”
巴拉村村民扎西泽仁是斯那定珠的发小,通路后他全家已搬到山脚下新居中。摄影:赵钊
13岁那年,斯那顿珠第一次一个人走出了大山。这次,他不是去去就回,而是要到外面“闯世界”。
“我哥走那年我才5岁,就记得爹爹妈妈管不了他。哥哥走后,妈妈在家哭了好久”,斯那定珠的弟弟洛桑扎西说,“我哥哥什么都不怕,特别执着,老把自己当电影里的英雄人物。”
13岁的斯那定珠出山前,到山里捡了一袋晶石,想着到大城市贩卖。他辗转香格里拉、大理,来到了昆明。但因为晶石纯度不高,加上他那时还不会汉语,摆摊失败了。为了吃饭,他干上了伐木工人。后来,听说广州经济发达富人多,他坐上火车就去了,终于赚得了第一桶金:他的晶石卖了1400块。
从此,斯那定珠开始了自己成功的商业生涯:把晶石、药材等家乡特产卖到广州上海等发达地区;再贩回羊毛衫、磁带等云南缺少的物资。不久,斯那定珠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把生意做回了香格里拉,在县城里开了火锅城、五金店等。一时间,他天天跑银行,现金一捆捆往里存。千万家产的富人斯那定珠成了巴拉村的传奇。
千万富翁斯那定珠为修路穷到“要饭”:哥从“传奇”成了“传说”
事业有成后,斯那定珠却做了一个“让人哈哈大笑”的决定:给山上的巴拉村修一条通往外边的路。
“我10岁前没有穿过鞋子的。买双鞋子太难了,没有路,下一次山只能走一条不到1米宽的人马驿道。过河的时候,得有绳子拴着,一不小心就会被冲走。我的第一双鞋,是我父亲走了8天才从乡供销社买回来的。”斯那定珠童年的记忆与路紧密相连。
曾经的巴拉村与外界只有一条人马驿道相连,最窄的地方还不到1米。摄影:赵钊
现任迪庆州旅游局副局长的刘贵芬回忆起当初斯那定珠的“形象”,还是忍俊不禁,“那时候斯那定珠就背着一个黑色包,头发比现在长些。他一趟趟的往局里跑,说他的家乡巴拉格宗有多美,一定要开发,一定要修路!”
这样的“黑包斯那定珠”香格里拉很多人都见过。为了修路,他从这个局跑到那个所,办了一个又一个手续;为了修路,他一趟一趟找专家制定方案。不过,最难的还是争取沿路村民们的支持。
修路初期,斯那定珠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希望大家出售或出租自家的土地修路。阻力大得不可想象。有的阿姆不理解,以为是要抢她的土地,话都不等他说完,就一口啐了过去。斯那定珠只好抹抹脸,接着赔笑讲道理。
还有一次,斯那定珠请村民开会商量租地的事,结果来的都是女人和孩子,男人们根本脸都不露。
这样的事,简直多得说不完。斯那定珠很受伤:明明是好事,怎么就这么难呢?
还好事情慢慢有了进展。斯那定珠的真诚和实在感动大家,一家松了口,第二家也同意了,后来甚至有村子主动放弃利益,只为了让路打村子边通过。
在斯那顿珠的规划里,这条35公里的柏油路外连214国道,内至山顶的巴拉村,途经4个藏族自然村。其中,修路最先经过的岗水村位于滇川交界之处,行政上不属于云南,而隶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瓦卡镇。为了避免麻烦,斯那定珠打算路绕过岗水村从村后的山上过。
听到这个消息,岗水村的书记邓珠次仁急了。他主动找到了斯那定珠:“路一定得从岗水过。修路要占村里的土地的话,过房拆房,过田给田,什么赔偿都不要!”
岗水村书记邓珠次仁回想起筑路时的趣事,不禁乐了起来。摄影:赵钊
做好了设计,说通了村民,下一步就是开工了。为了筹集资金,斯那定珠又开始了跑银行的日子,只是这次,他不是去存钱,而是“要钱”。
“香格里拉的银行没有我没去过的。有的天天去,人家一看就说,又来了?!”2004年9月12日,214国道至巴拉村公路开工了,但斯那定珠原想贷款2.8亿,只贷到了4500万。缺口怎么补?为了打通这条公路,斯那定珠想尽了办法凑钱,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变卖了香格里拉县城的店铺、车子、甚至住房修路。2008年元旦,家乡的通车梦实现了。
因长期业务交往而与斯那定珠成为好友的刘贵芬说:“有一次斯那定珠来找我,悄悄说,你请我吃点小吃吧,口袋里真是一点钱都没有了。你能想象一个大老板,有那么落魄的时候吗?我后来就带他到外面小店里点了一碗米线。为了修路,他真是倾尽所有了。”
之后,被人们称为“傻子”的斯那定珠,又通过艰辛的努力,帮乡亲们实现了通电、通电话、通网络。
35公里弯弯曲曲的盘山路,是斯那定珠一直追逐的梦。摄影:赵钊
千万家产让斯那定珠成了“传奇”,而当他真的把路修到了巴拉村,他成了老少爷们“心中的太阳”,成了一个“传说”。
“后修路”时代:希望巴拉格宗融入香格里拉旅游产业格局
修路不是终点。
斯那定珠说自己爱“一个接一个地做梦”,但这些梦总与巴拉格宗有关。这里的美景,为什么要沉睡?这里的藏文化,怎么就不能让全国、全世界的人都看看?
早在修路之前,斯那定珠就想了路修通后的图景:巴拉格宗要把最美的姿态呈现给世人,巴拉格宗必须融入香格里拉旅游业的大格局中。他用超前的思维,为家乡,为巴拉人谋划着。
这种超前的思维还体现在他对景区的设计和策划中。巴拉格宗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源核心地带和世界罕见的生态多样性并存地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修路过程中,斯那定珠与施工队签订了严格的协议,任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都要罚款。有一次,施工队不小心弄倒了一颗树,斯那定珠急了,非要对方毁一棵就重栽一棵。施工队一看他是来真格的,从此作业时万般小心。
斯那定珠的弟弟洛桑扎西在外开矿赚了钱,他探知巴拉格宗峡谷里也有矿产后,就跟斯那定珠商量,能不能开发点?结果,斯那定珠眼睛一瞪,一口回绝了。
“纯爷们”斯那定珠现在最爱做的事,就是开着自己的越野车走在自己修的路上。回到家乡巴拉村口的佛塔前转悠,走走停停,回忆过去,想想未来。盘山公路弯道很多,他的车速却很快,“怕什么呢?这些弯道就像自己的孩子。”确实,这条路是他当初一笔一笔画着、一尺子一尺子量着建出来的,就像他的家乡巴拉村,已经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点赞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